豆米网

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的意思,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意思是什么?

2022-04-26 20:12:31 作者 : 枯藤昏鸦 围观 : 282次 评论
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意思是什么?

意思是2113: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,只因5261为我站在飞来峰顶,4102登高望远心胸宽广。

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

这是意思完全相反的2113两句话。

王安石《登飞来峰》:飞5261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4102鸡鸣见日升。不畏1653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。意思是因为我在最高处,可以看的更远更全面,浮云是挡不住我视线的。

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意思是我看不到庐山的本来(全面)的面目,只因为我身在山中,视线被阻挡了。
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”,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?
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2113缘身在最高层”5261意思是:

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4102远眺的视野,只因为1653我站在飞来峰顶,登高望远心胸宽广。
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”出自北宋文学家、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《登飞来峰》。全诗如下:

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《登飞来峰》是北宋文学家、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,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。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,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,对前途充满信心。

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,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、邪臣蔽贤的忧虑,而诗人却加上“不畏”二字。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,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。

扩展资料:
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与苏轼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一脉相承,表现技法极为相似。

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,比喻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,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,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。”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,比喻“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,是因为没有全面、客观、正确地观察事物,认识事物。”。

两者都极具哲理性,常被用作座右铭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登飞来峰

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解释

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什么意思呢????

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什么哲理

人不能只2113为眼前的利益,应该放眼大局和5261长远;只有站得高,才能看得远;高4102度1653决定眼界。

拓展资料

一、全文

《登飞来峰 》

宋 · 王安石

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二、译文

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,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。

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,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,登高望远心胸宽广。

三、赏析

诗的第一句,诗人用“千寻”这一夸张的词语,借写峰上古塔之高,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。诗的第二句,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,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、胸怀改革大志、对前途充满信心,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。

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,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、邪臣蔽贤的忧虑,而诗人却加上“不畏”二字。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,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。

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,蕴含着深刻的哲理: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,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。在写作手法上,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,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,足见其高。

第三句“不畏”二字作峻语,气势夺人。”浮云遮望眼”,用典。据吴小如教授考证,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。

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。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,只写了塔高,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,寄寓“站得高才能望得远”的哲理。

四、作者简介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
本文标签: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的意思浮云意思只缘身在此山中 标签:#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的意思# #浮云# #意思# #只缘身在此山中#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浮云遮望眼相关文章

标签列表